今天是2022北京冬奥结束的第3天,不少人表示,我很怀念它。
很多网友都觉得,我们才刚刚“秀”出感觉,赛事就结束了。
根本不过瘾!
其实,除了奖牌成绩单,我们还有很多“秀”在进行:
开幕式的冰立方、十二节气,闭幕式的中国结、十二生肖,以及比赛期间的种种国产黑科技,让全世界运动员和网友都赞叹不已。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让我们过瘾的事。
比如,最近举行的中国品牌强国盛典。其中不乏我们熟悉的名字,华为、格力、安踏、飞鹤........
这些名字不仅仅代表一家家企业,更代表着国产制造依靠硬核实力,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正如中国让此次冬奥充满了科技感、未来感的气息,再一次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中国品牌的崛起,同样给全世界消费者带来极大的认知颠覆:中国制造,不再是低端产品了?
时代,真的变了。中国制造,凭什么该一直是低端产品?
01
过去说到中国品牌,很多人想到的是产业链最底端。
但从这届冬奥会来看,这种局面正在被改变。
讲几个“简单”的案例,大家感受一下:
比如谷爱凌夺得2金1银时身穿的安踏龙纹战袍,背后是安踏自研的炽热科技和Gore-Tex Pro两项核心技术,既能锁住热量、抵御严寒、提高穿着舒适性,还兼具防水、抗撕裂性能。
给冬奥村提供的磁悬浮变频离心机,是格力自主研发的磁悬浮轴承技术,取代普通的机械轴承,制冷系统运行时无油、无摩擦,能效更高,噪音更低,比普通离心机节能40%以上。
世界首个高铁5G超高清奥运演播室,是华为领先世界的5G技术所支撑,哪怕在最高时速350公里行驶的列车中,也能进行高清赛事直播,并具备6个频道的4K超高清直播能力。
就连食品行业也不乏科技含量,比如在“冰球之城”齐齐哈尔,捐助U12青少年冰球队的飞鹤奶粉,它的新产品——星飞帆卓睿,不仅在配方上添加了“乳铁蛋白+10倍益生菌”,还应用了其最新的母乳研究成果,DHA:ARA贴近乳源黄金标准。
这些成果看起来极其“简单”。背后却经历了一段极其曲折的过程。
甚至,不乏许多饱含屈辱的时刻。
1998年,吉利由于缺少造车基础,研发陷入了僵局,核心科技受制于人的局面无法打破,中国制造就没有持续进步的动力,最终选择“逆向研发”,还被国外媒体冷嘲热讽,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料”。
2001年,格力高管团队到日本企业洽谈技术转让,却遭到了对方的严词拒绝:“我们花了16年时间,才有今天的成果,怎么能就此转让给你呢?况且我们还要靠这一产品开拓中国市场。”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出,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遭遇毁灭性打击,参加国际会议,一听说来自于中国,国外同行避之不及。每年新出生人口超千万的泱泱大国,孩子们喝的奶粉却只能按照国外的研究成果做配方设计。
02
中国制造走出困境、绝境,走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并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的问题,其中遍布无数荆棘和磨难。
这背后,靠的是品牌的不断往深处做功夫。
2010年,格力正式对外发布“掌握核心科技”的品牌口号,为此,格力专门发布了一项最高标准的企业制度:“研发经费按需投入,不设上限”。
安踏同样如此。面对国外品牌的卡脖子技术,他们毅然决定自主研发,过去10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30亿人民币。
高研发投入之下,安踏陆续建立运动科学、检测、鞋材、专业装备、鞋创新、智能制造六个创新研发平台,并在中美日韩意多国建立全球设计研发中心。此外,还成立“清华-安踏联合研究中心”,围绕基础科学上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投入,实现“进口替代”。
做奶粉的飞鹤也不逊色。从2016年~2020年,飞鹤基本每年新增一个高水平研发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北大医学部、哈佛医学院、农科院奶业创新团队、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等等,5年间的研发投入增长了10多倍,研发人员扩充了3倍。
飞鹤依靠自主研发,在中国母乳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并率先完成了中国首个婴幼儿配方奶粉临床喂养试验,开创了婴幼儿奶粉行业针对中国宝宝的临床喂养实验先河。
这可能超出绝大多数人的常识:想把奶粉做到全球顶尖,难度不亚于造机器。
首先是安全问题。
为了保障奶源的安全,2006年,飞鹤在国内率先建设了万头牧场,此后不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最终,飞鹤花费十余年,打造了农牧工一体化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产业集群,真正实现了从源头的牧草种植、规模化奶牛饲养到生产加工、物流仓储乃至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安全可控。
也只有这样,作为一家乳业公司,才有底气说自己具备把控安全质量的能力。
如今飞鹤探索的全产业链模式,已经成为乳业发展的方向。
当然,奶粉的学问,不止于此。
为了提供更高品质的奶粉,近年来,飞鹤不断推动整条产业链持续升级,探索从一棵草到一头牛,再到一罐奶粉的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并在饲草筛选、鲜奶干物质提升、功能性牛群筛选三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发表了2篇学术论文,4本学术专著,申请5项专利。
其中在母乳分类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如突破了母乳低聚糖定量检测的世界性难题,开发了12种母乳低聚糖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创性地把母乳按照不同的特征和对宝宝的影响,进行分型,将中国母乳研究的水平带到了世界领先的位置,为中国乳业赢得了世界尊重。
同时,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飞鹤牧场的生牛乳主要指标不仅高于国家标准,且超过欧盟标准。例如蛋白质≥3.4(g/100g),脂肪≥3.8(g/100g),菌落指数≤5000(CFU/mL),体细胞数≤1.5×10⁵(个/mL),位居世界标准的前列。
就在不久前,飞鹤举办奶粉新鲜标准升级发布会,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了涵盖饲料、奶源、配方、加工、储运、智能制造、产品、消费者服务体验的“6+1+1”新鲜标准体系。
中国物流学会规划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斯家华就对此表示,“飞鹤乳业制订的这一系列标准是对自我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各方面的高要求。其中的新鲜乳品概念,在国内是一个新鲜事物,在国际上也是非常领先的。”
这也就是说,我们从追赶标准的人,正在成为制定标准、引导产业发展的人。
中国崛起靠得不是任何人,唯有自己。
自强自立,方得始终。
03
当然,想达到这些成就还离不开一件事,那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
这件事说起“简单”,但做起来,很难。
2008年,整个中国乳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外资奶粉品牌趁虚而入,以远高于海外市场的价格盘踞中国市场,一度占领了80%的份额,以至于国产奶粉品牌几无生存空间……
飞鹤虽未卷入其中,但也深受影响,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但飞鹤不仅化危为安,更转危为机。
能做到这些,靠的是专注。
当被问到如何克服众多“难关”时,飞鹤董事长冷友斌表示:“作为传统生产行业,最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寂寞。”
无数企业正是没有抵抗住诱惑,选择了捷径,最终黯然下场。
2010年,有外国企业出价48亿元收购飞鹤。彼时,“国粉”信誉受创,洋奶大行其道,再加上全产业链这只“吞金兽”缠身,飞鹤前景不明。深夜,冷友斌自问自答:
“卖掉飞鹤去干什么?”
“还是做奶粉。”
“那为什么还要卖呢?”
“如果飞鹤卖出去,洋奶粉就很可能拿下中国奶粉市场。”
“不卖了,跟他们打!守住一口中国奶。”
中国飞鹤用“守住一口中国奶”的信念迎接着一次又一次的挑战,选择走一个又一个最难的路。
60年一路走来,飞鹤经历了种种挑战、挫折,但为了守住国产奶粉的阵地,飞鹤每次都咬牙坚持,始终坚守。
同样的精神我们在华为身上也能找到。任正非曾反复说,华为实际上是一群傻子,所谓的傻就是他们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
华为在成长三十年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股票的跌涨,房地产的起落,看到无数人在这个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些,华为都没有做,他们没有炒股票,没有做地产,而是专注、专心做电信设备,也许它的利润率不是很高,发展不是很快,但一定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成为最牛的人。
最终,这个三十年前2万块钱创业的只有几个实习生的小公司,现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
除了不被诱惑,遇到挫折也不轻易动摇。
格力同样如此。2008年,格力正式启动大容量高效离心机项目的研发,为了突破美国对离心机行业技术的垄断,格力离心机研发团队提出使用新结构——高速电机直驱叶轮做功。
但这个新思路在当时是离心机领域的“无人区”,全球没有一家离心机品牌这么尝试过,张治平回忆,在技术无人区探索,整个研发过程面临重重困难,但他们最终埋下头来做一件事情,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
2015年,在人民大会堂中央空调招标中,格力永磁同步变频离心机机组以较强的综合性能和突出的节能性击败中外品牌成功中标。
2018年,国际经贸环境出现变化,一些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遇到困难。
安踏没有选择转行赚快钱,而是坚持做实业,主业投入不降反增,研发投入从2018年的5.99亿元攀升至2020年的8.71亿元。
坚守赢得回报。近年来,安踏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安踏依然卖出超2亿件的运动鞋服。
……
正是靠着这一个个“坚守者”,中国品牌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收获了自主创新和专注坚守的双重肯定。
对于国家而言,几十年沧桑巨变从落后贫困到生活富足,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中国品牌而言,这些年里,有创新、有突破、有发展,也有坎坷、诱惑、艰辛,但为国人提供更好产品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任何成果的水到渠成,背后都是无数日日夜夜的厚积薄发。
这恰恰就是中国品牌能够发展、赶超和逆袭的原因所在。
尾声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前,一组关于背包的照片在网络上火了起来——多位曾经报道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记者,又背着当年的媒体包,回到了“老家”。
不少外国记者表示,每逢大型赛事报道,他们都会背着它,特别实用。
如果说,2008年的背包更多体现的是中国制造的强大,那么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是,中国品牌已经站在中国制造的肩膀上,撑起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无论是安踏、华为、飞鹤、格力......从它们身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制造从品质到品牌的跃升。正在崛起的中国品牌,不只是产品的供给者,也是技术的探路者、趋势的引领者,甚至是需求的创造者。
靠着自主创新、完善产业链,坚守坚持,它们重新定义了品牌。
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样的国产品牌会越来越多,给国人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继续在世界开疆拓土。
2022年是个起点,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主场会越来越多。
未来的尖端制造,注定会有更多中国品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