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乳业资讯

从国货崛起到引领行业,一条“中国链”的升维

时间:2022-01-25 09:26:13 来源:dairyweekly.cn 编辑:喜马拉雅 阅读:手机版

“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这中间环节又是二重的。”在《经济学手稿》中,卡尔·马克思写下了自己对于经济的一段思考。其中,他肯定了“中间环节”的重要性。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但是,在161年后,商业的“中间环节”——不管它被称为“供应链”“制造和分配”抑或是“流通”,对制造业而言,依然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或者说,改进空间最大的一环。

2020年初至今,从新冠疫情的冲击,到国内外经济市场的动荡,中国商业体系不得不经历一场阵痛中的重生。

一方面,社会需求、观念趋势都在变化,新消费概念令人目不暇接,国货价值、智能制造、新零售等被重新定义;另一方面,从田野到餐桌之间,正发生着四十年未遇的变化,新的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重塑着一件件消费品的生命旅程。中国制造一边不得不面对成本快速上升、利润急剧减少、产业重构等现实问题,一边,又承载着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迈进的社会重任。

终点和起点的剧烈变化,催生出一种经济的“失衡”感,要重现过去四十年商业文明的奔腾与崛起,最关键的部分、最有空间的部分,依旧是“中间环节”。

“供应链”——它是锁链,也是钥匙。在供应链升维的进程里,“数字化”是绝对绕不开的核心。2021年12月,国家出台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文件精神明确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多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要重塑中国制造的供应链,关乎大国作为,更在于企业智慧。

一、供应链升级:一场“对抗时间”的内部战事

2021,焦虑,在中国最大的消费类行业之一——乳业中蔓延。

对于大部分中国奶粉企业而言,许多原料依靠海外进口。以往,他们的做法很简单,靠锁定提前量,预先进货的方式对冲即将到来的价格波动。但是,当原料成本持续走高,“囤货”的策略就会失效。

“我们越来越无法预知原料市场行情了”。相比“先下手为强”,一个“能知晓市场行情的分析系统”,才是采购员的刚需。

同样的困扰,也存在于制造端。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乳业进入了一个“大小通赚”的黄金年代。对于乳品企业来说,只要打开机器,货就不愁卖。“销售5件造8件,销售8件造20件”,几乎成为了大部分企业的常态。

但是,今天不同了。一方面,市场从增量发展转入存量发展。在2010-2015年的“增量时期”,中国奶粉市场的复合增速可以高达18%,但2020年中国奶粉零售规模相比2019年仅增加了4%——显然,整个市场的客观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奶粉市场的“储量”已经被“探明”,竞争从“规模逻辑”转向“质量逻辑”。

 

2020年中国奶粉零售规模及增速放缓

另一方面,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跃升,他们对乳制品“新鲜”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临期货市场渐小,物流效率又不足,只知道开动机器粗放生产的企业,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在传统消费品制造业中,“前置时间”的管理是一个经典课题。前置时间,指的是采购部门下单与供应商交货所间隔的时间。

漫长的前置时间,迫使企业囤积大量原材料,增加库存成本,甚至打乱应有的销售节奏。

问题来了,为什么企业要留这么多的“前置时间”?究其根本,在于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通:供应商不知企业何时清空原料库存,企业不能确保供应商能否稳定和按时发货。

但如果能够打通两者之间的“信息墙”,结果则会变得完全不同:企业和供应商彼此密切协作,摸透下单与交付的规律,就能减少很多“措手不及”和“仓皇应对”。夸张点说,信息共享模式下,供应商总能在原材料用尽前的最后一分钟送来新的原材料。

这是一场关于供应链争分夺秒的“时间战争”,对于乳业等消费品制造企业而言,打赢这场供应链战争的关键点,或许就在“数字化”这三个字上。

二、数字化供应链:三个“一”的秘密

“供应链数字化”对于乳业的关键意义究竟体现在何处?我们不妨从国内乳业领军品牌飞鹤的发展脉络一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国奶粉一度在国内市场上居于优势地位。这一时间,中国奶粉产业整体发展较为粗放。从田野上收获原料,到货架上有限的品牌体验,对整条供应链的“把控”往往依靠传统的“人治”:身处供应链中心的奶粉厂商不仅要操心奶粉的生产,更需要关注奶源的供应、原材料的供应、物流的效率、门店的反馈等等。

 

飞鹤智能化立体仓库

革新中国乳业的整体面貌,飞鹤的入手点正是“供应链”。十多年来,飞鹤扎根北纬47度“黄金奶源带”,农、牧、工三位一体,打造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首个完整的产业集群。

对产业链的耕耘,让飞鹤能够在外资曾经强势的品质领域开展差异化竞争。而今,以数字化为支点,产业链“升维”又一次成为飞鹤变革的开始,只不过,这一次品牌从“探索者”变成了“引领者”——引领国产奶粉标准全面升级。

2022年1月20日,飞鹤奶粉新鲜标准升级暨星飞帆卓睿上市发布会正式举行。结合升级后的新鲜储运标准和飞鹤“数字化产业链”二期的最新进展,我们尝试从几个维度去看飞鹤数字化供应链的几个“关键”。

第一个关键,我们叫它“一根线”。

这根“线”,其实就是一以贯之的“数据”。统一口径、详实可靠的数据,贯通了飞鹤供应链从采购、生产,到物流的各个环节。一条“数据总线”,让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基于一致的数据,实现跨部门的协调。

回归到业务本质,最好的状态,当然实现产销平衡。产销平衡要求客观统计数据,这就存在一个大前提——数据能采集到多少。

目前,飞鹤能采集到90%左右的数据,而行业平均水平,是采集到60%~70%的数据。

 

消费者在线下门店选购星飞帆卓睿

飞鹤之所以能采集到更多、更准确的数据,一是因为在销售端做到了“一物一码”,二是门店接入了飞鹤的智慧营销系统,有数据采集能力,三是飞鹤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终端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系统跟政策双向结合,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有了数据之后,更重要的工作是“贯通”。以前,往往出现采购就看采购的数据,生产就看生产的数据,物流就看物流的数据。现在,整个供应链所有环节的数据,包括采购、质量、生产、物流、销售,是打通且可靠的。

第二个关键,是“一双眼”。

这双“眼”,其实就是整个供应链的“龙头”——“计划”。

在飞鹤新的供应链体系下,“计划”,是供应链各个环节发力的“指挥棒”。以前,生产、采购、物流或存在“断点”;在新的框架中,飞鹤从计划的角度设置目标,并进一步拆解为生产的目标、采购的目标、物流的目标。数据就会从零散的“一盘沙”成为逻辑相关的结构,可分析的维度也多种多样。

第三个关键,是“一只手”。

这只“手”,是落地在飞鹤供应链数字化多维度变革的“第一生产力”,或者说标准。这只手,就是利用数字化工具,在各个维度进行有效的“效率提升”。

以效率为纲,保证速度,飞鹤在供应链改革的各个细节做出了深入的打磨。我们以飞鹤在“物流”“仓库周转”“货龄”上的“效率标准”举例。

在物流端,飞鹤的要求从“N+28”缩短到了“N+15”,而且还在不断缩短。即经销商下订单之后,15天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到达客户;在周转端,飞鹤的硬杠杠是总仓24小时入库。

货龄,指从生产到总仓发货之前的时间。2018年,飞鹤对货龄要求是60天,随着数字化的推进,这一数字也在不断缩短。根据飞鹤最新的储运标准,如果是电商直销,从挤奶到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最快仅需28天。

而效率提升的实质,是飞鹤新的数字化供应链逻辑下,对原本仓储物流的精准调度和重新梳理。

 

飞鹤物流车出库

以“效率”为准绳,飞鹤带给消费者的,是“新鲜”“可靠”的品牌体验。就内生力量而言,飞鹤以数字化供应链,铸就了同类企业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这样的飞鹤,自然有能力跑在行业前列,甚至成为一种“标准”。作为国内奶粉行业首家开启全产业链建设的企业,十余年的积淀让飞鹤对奶粉全产业链的宏观设计与细节烂熟于心,并且抓住了数字化机遇,让产业链运转效能再次实现质变,看到了产业链未来的无限可能。这正是飞鹤敢于在业内率先提出新鲜奶粉标准并且不断升级的底气。

三、“链”动行业之外,它也是带动商业社会变革的力量

欧洲供应链顶级专家、克兰菲尔德大学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主席马丁·克里斯托弗在30年前就提出这样的观点:

“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欧洲供应链顶级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弗

如果说,过去的中国企业们在供应链上更多是围绕成本与市场这两个关键词下功夫,那么,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技术的发展令同质化席卷全球,无论从降低成本还是聚焦,都必须依靠对企业供应链的管理,从采购、生产、运输、仓储到销售各个环节都要能够更加高效、有机一体化衔接的供应链,才能成为企业增长的真正驱动力。

中国已经有全世界供应链最完整的实体经济。今天,当“有没有”的问题已经解决,“好不好”的矛盾依然突出。这个角度来看,飞鹤在供应链数字化上下苦功夫,不仅意在打动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对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客观上更有着非常强劲的推动力。

实际上,乳业供应链升级带来的社会现实价值十分明显。一方面,飞鹤的数字化供应链,打开了一条制造业科学捕捉市场行情、在不确定性中立身的道路;另一方面,飞鹤的主要原料是鲜牛乳,它牵动的是上游的牧场与下游的车辙。以数字化助力“柔性生产”“智慧生产”,减少生产与消费的落差,亦是打造绿色供应链的有效实践。

一些曾经对中国企业看似遥远的数字化构想,正在飞鹤手中成为现实。未来,我们或许可以期待飞鹤继续在数字化领域不断深耕,引领“中国制造”创造出更多精彩的样本。

来源:星海情报局 作者:老局长

TAG标签:
反馈